一枝自浸铜瓶水,喜与年光未隔生。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瓶中梅花

宋·赵师秀

一枝自浸铜瓶水,喜与年光未隔生。

窗外晓风摇宿雨,床头残梦伴疏灯。

清香冷艳谁能识,时有幽禽自不惊。

却笑东君太忙迫,年年开落为谁荣。

作者及朝代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南宋文学家、诗人,他是“永嘉四灵”之一,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徐玑(号灵渊)并称,赵师秀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炼字炼句,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感受,尤其擅长五言律诗。

作者简介

赵师秀生于温州(今浙江温州),家境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他一生未得显达,大部分时间过着清贫的生活,却因此得以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受后世喜爱。

译文

一枝梅花独自浸泡在铜瓶的清水中,欣喜地觉得它与岁月并未隔绝生机,窗外拂晓时分,微风摇曳着昨夜的细雨,床头的残梦伴随着稀疏的灯光,梅花的清香冷艳谁能真正懂得,只有偶尔飞来的幽禽不为所惊,却笑那春神东君太过匆忙,年年让梅花开落,究竟是为了谁而绽放荣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枝浸泡在铜瓶水中的梅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喜与年光未隔生”一句,表达了梅花虽经岁月变迁,但仍保持生机盎然的喜悦之情,而“窗外晓风摇宿雨,床头残梦伴疏灯”则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诗人的孤寂心境。

赏析

赵师秀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梅花这一意象,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清高与坚韧,诗中“清香冷艳谁能识”一句,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也隐含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而“却笑东君太忙迫,年年开落为谁荣”则借梅花之口,讽刺了世俗的浮躁与功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师秀晚年时期,当时他生活清贫,但精神追求却异常丰富,梅花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深深吸引了诗人,他通过描绘一枝浸泡在铜瓶水中的梅花,寄托了自己对生命、时光、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赵师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