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不奈病何抛酒醆,麤知春在赖莺声”,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中的一首,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其二
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楼空倚夕阳边。
梦觉隔窗残月冷,奈愁何处遣春眠。
不奈病何抛酒醆,麤知春在赖莺声。
谁怜漂泊江湖上,长与东风约日明。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柔媚,多抒发离愁别绪和个人感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满街的杨柳如同绿色的丝烟般缭绕,画楼空寂地倚靠在夕阳的余晖旁,从梦中醒来,隔着窗户看到残月清冷,无奈愁绪满怀,何处能派遣这春日的困倦呢?因病无法忍受而放下了酒杯,粗略地知道春天还在,全靠黄莺的啼声提醒,有谁怜惜我这漂泊在江湖上的人呢?只能与东风相约,期待明天的阳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因病不能饮酒,却仍对春天充满向往和留恋的心情,通过杨柳、画楼、残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诗人因病抛却酒杯,但心中仍对春天有所感知,这得益于黄莺的啼声,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漂泊江湖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首联通过杨柳和画楼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颔联通过梦觉和残月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忧郁情绪,颈联则通过“不奈病何抛酒醆”和“麤知春在赖莺声”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因病不能饮酒却仍对春天充满向往的矛盾心理,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漂泊江湖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丙辰年(即公元916年),当时韦庄正在鄜州(今陕西省富县)任职,寒食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诗人因病不能饮酒,却仍对春天充满向往和留恋,他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也透露出诗人漂泊江湖的无奈和孤独感,这种情感在晚唐五代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