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的解释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注:此句为后人根据高翥诗意附会添加,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需要,特此说明并融入解析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高翥,字九万,号菊磵(同“涧”),南宋诗人、词人,他生于乱世,一生未仕,以教书为生,晚年浪迹江湖,过着清苦的生活,高翥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作品在南宋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清明时节,南北山头遍布着坟墓,人们纷纷前往祭扫,场面热闹而纷杂,焚烧的纸钱化作片片白蝴蝶飞舞,悲伤的泪水染红了杜鹃花,夕阳西下,狐狸在坟墓上安然入睡,而夜晚归家的儿女则在灯前欢笑,人生在世,有酒就应当尽情畅饮,因为那祭品的酒滴,又怎能到达逝者的九泉之下呢?

(注:“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一句,若融入整体意境,可理解为:在清明时节,记得那条通往果州的路,路旁高柳依依,半空中掩映着小巧精致的青楼,那是一段难忘的记忆或风景。)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清明祭扫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生死轮回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赏析

1、情感真挚:全诗情感深沉,通过祭扫、纸钱、杜鹃等意象,生动展现了清明时节的哀愁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2、对比鲜明:诗中“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两句,通过生与死、哀与乐的强烈对比,凸显了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

3、哲理深刻: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两句,既是对人生苦短的无奈接受,也是对及时行乐生活态度的倡导,富含哲理。

4、附会之句:“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虽非原诗内容,但以其优美的画面,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馨与怀念的色彩,仿佛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创作背景

高翥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一生未得志,晚年更是漂泊无依,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清明时节,作为传统的祭祖节日,自然触动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充满哀愁与哲思的《清明日对酒》,而“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这样的附会之句,或许正是后人在理解诗人情感的基础上,为了丰富诗歌意境而添加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