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雨夜读
秋雨萧萧夜不眠,挑灯开卷意凄然。
窗前竹影摇寒月,枕上诗书伴泪涟。
孤馆无人声寂寥,寒灯独照影彷徨。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秋风伴我凉。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十国(南唐)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因历史上李煜虽有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但此首并不在其原作之中,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们将其设定为李煜所作,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精通音律,工于诗文,词作前期多描写宫廷生活,后期则多抒发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秋雨绵绵的夜晚,我难以入眠,挑亮油灯,翻开书卷,心中却满是凄凉,窗前竹影在寒冷的月光下摇曳,枕边的诗书伴随着泪水流淌,孤独的客栈里空无一人,只有寒灯独自照耀着我彷徨的身影,此情此景,谁能理解我心中的苦楚,只有那秋风陪伴着我,带来一丝凉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雨之夜难以入眠,挑灯夜读的情景,通过“秋雨萧萧”、“意凄然”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窗前竹影、寒月、孤馆、寒灯等意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彷徨。
赏析
这首诗以秋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秋雨萧萧夜不眠”直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次句“挑灯开卷意凄然”则通过挑灯夜读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接下来的两句“窗前竹影摇寒月,枕上诗书伴泪涟”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伤,尾联“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秋风伴我凉”则表达了诗人对无人理解的苦闷和只有秋风相伴的凄凉。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煜亡国之后,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他内心充满了无尽的痛苦与无奈,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在孤馆中挑灯夜读,回忆起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凄凉,不禁泪如雨下,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充满凄凉与孤独的诗句,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