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交朋更聚散,百年光景杂悲欢。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客中言怀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四海交朋更聚散,百年光景杂悲欢。

浮名浮利何须问,且喜身闲得尽欢。

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生于晚唐,历经唐僖宗、昭宗两朝,一生未得显达,晚年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以诗酒自娱,司空图在文学上主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精神,同时他的诗论著作《二十四诗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

译文

四海之内的朋友来来往往,有相聚也有别离;人生的百年时光里,交织着欢乐与悲伤,浮名浮利这些身外之物又何必去追问呢?只庆幸自己能够身闲心静,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

释义

“四海交朋更聚散”描绘了人生旅途中朋友间的相聚与离别,强调了人际关系的流动性;“百年光景杂悲欢”则概括了人生百年的复杂情感,既有欢乐也有悲伤,体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浮名浮利何须问”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些都不值得过分追求;“且喜身闲得尽欢”则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和享受,认为在闲暇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是司空图晚年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闲适的人生态度,首句“四海交朋更聚散”以朋友的聚散开篇,既点明了人生的无常,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次句“百年光景杂悲欢”则进一步概括了人生的复杂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后两句“浮名浮利何须问,且喜身闲得尽欢”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司空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司空图虽然才华横溢,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生仕途坎坷,晚年,他选择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以诗酒自娱,过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闲适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司空图那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