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宴惜别
唐·李商隐
烛影摇红映玉盘,山川路邈人将老。
丝管声遒夜向阑,酒酣耳热心更寒。
月华如水凉初透,花影扶疏梦未安。
此夜一别难再聚,离愁别恨绕心间。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译文
烛光摇曳映照着精美的盘子,远方的山川路途遥远,人也将要老去,丝竹管弦之声激昂有力,夜色已深将近天明,酒意正酣耳边发热心中却更加寒冷,月光如水般清凉初透肌肤,花影稀疏梦境也未安稳,这一夜分别之后难以再相聚,离愁别恨缠绕在心头。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场夜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深深忧虑,首联以烛光、玉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颔联“山川路邈人将老,丝管声遒夜向阑”直接点题,既表达了路途遥远、人生短暂的无奈,又通过丝竹之声的激昂反衬出夜深人静时的孤寂与悲凉;颈联进一步以月华、花影等自然景象烘托出内心的凄凉与不安;尾联则直接抒发离愁别恨,情感真挚而深沉。
赏析
本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烛光与玉盘、山川与人生、丝管之声与夜深人静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深刻。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根据李商隐的生活背景和诗歌风格虚构而成。)
本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感慨,在一次夜宴上,诗人与友人相聚甚欢,但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和各自的人生境遇,不禁心生悲凉,他借酒消愁、挥毫泼墨,将内心的情感化作了一首深情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也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无限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