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遇仙吟
唐·吕岩
水边洞口适有遇,握手一言换凡骨。
此中真意本难传,不向人间争宠辱。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仙人,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吕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民间传说他本来是个儒生,因遇高人授以仙术,才成为神仙,吕洞宾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被尊为八仙之一,在道教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译文
在水边的洞口恰好遇到仙人,与他握手交谈后,我的凡胎俗骨仿佛得到了升华,这其中的真意本来难以言传,我也不会向人间去争宠夺利、计较荣辱。
释义
“水边洞口适有遇”描述了诗人(或主人公)在特定的地点——水边的洞口,遇到了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高人;“握手一言换凡骨”则表达了通过简短的交流,主人公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提升或转变,仿佛脱胎换骨;“此中真意本难传”说明这种经历或领悟是难以用言语传达的;“不向人间争宠辱”则表达了主人公超脱世俗、不慕名利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次神秘的遇仙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首句“水边洞口适有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为后文的遇仙情节铺垫;次句“握手一言换凡骨”则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遇仙带来的巨大变化;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经历的超凡脱俗和难以言传的特点,以及主人公因此获得的超脱心境,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道教文化中的某些思想精髓。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仙人形象,其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首诗很可能是后人根据吕洞宾的遇仙传说而创作的,用以表达道教中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思想,在唐代,道教文化盛行,吕洞宾等道教仙人的形象在民间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道教文化的传播有关,旨在通过吕洞宾的遇仙经历来传达道教中的某些思想观念和修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