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避世吟
唐·杜荀鹤
碎首宁闻怨飘瓦,关弓固不慕冥鸿。
丈夫未达应笑我,达人无闷岂关穷。
畏途方万里,生涯近百年。
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诗人,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晚年隐居九华山,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宁肯头颅破碎也不去怨恨那偶然飘落的瓦片,关闭弓箭也绝不羡慕那高飞的鸿雁,大丈夫尚未显达时或许会有人嘲笑我,但通达事理的人内心平静,怎会因穷困而苦闷,人生的艰险道路才刚刚开始,生命却已近暮年,不知道当自己白发苍苍时,将会在哪里走向生命的终点。
释义
“碎首宁闻怨飘瓦”一句,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怨天尤人的坚韧态度;“关弓固不慕冥鸿”则显示了他不慕高远、安于现状的淡泊心境,后两句则是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归宿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是杜荀鹤避世思想的体现,首联以“碎首”与“关弓”两个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淡泊,颔联则通过对比“丈夫未达”与“达人无闷”,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颈联“畏途方万里,生涯近百年”则是对人生道路的艰难与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尾联“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则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归宿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九华山期间,此时的他历经仕途坎坷,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面对社会的黑暗与人生的无常,他选择了避世隐居,以诗酒自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境遇、生命价值以及未来归宿的深刻反思与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荀鹤那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