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一念忿欲
宋·陆九渊
忿欲俱生一念中,圣贤本亦与人同。
若能克己私心尽,便是立基圣德功。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即理说”,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源,在教育上,他主张“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强调读书穷理,但不拘于书,陆九渊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朱熹的学说并称为“朱陆”,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愤怒和欲望都在一念之间产生,圣贤其实也与普通人相同。
如果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便是奠定了圣德的基础和功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九渊对于人性中善恶并存、圣贤与凡人本质相同的观点,他认为,愤怒和欲望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但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是因为他们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从而达到一种更高的道德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陆九渊关于人性与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首句“忿欲俱生一念中”直接点出了人性中善恶并存的现实,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圣贤本亦与人同”则强调了圣贤与凡人在本质上的平等,打破了人们对圣贤的神秘化和偶像化认识,后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的原因,即他们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从而奠定了圣德的基础和功劳。
这首诗在表达上简洁明了,寓意深刻,既体现了陆九渊的哲学思想,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陆九渊对于人性与道德修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陆九渊的哲学思想和教育实践有关,作为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一直强调“心即理说”,认为“心”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源,在教育上,他主张“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强调读书穷理,但不拘于书,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传授哲学思想或进行教育实践时,为了阐述人性与道德修养的关系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他希望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到人性中善恶并存的现实,并鼓励人们通过克制私心杂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陆九渊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性与道德修养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