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文珦
此生本寄一浮沤,归卧茅茨又四秋。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无处著闲愁。
风前野老闲相语,月下渔翁独径流。
却笑当年陆沉者,只今空有旧沙洲。
作者简介
释文珦,南宋末至元初的僧人、诗人,他生于乱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以诗为伴,以禅为友,他的作品多抒发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释文珦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南宋末年至元初佛教文化与文学交融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我这一生本就如同水面上的泡沫一般漂浮不定,回到简陋的茅屋中已经度过了四个秋天,满头白发却仍然无法归隐田园,青山绿水间无处安放我这闲散的忧愁,风前野老悠闲地交谈着,月光下渔翁独自沿着小径流淌,却笑那当年沉沦世俗的人,如今只留下了一片空旷的沙洲。
释义
首联“此生本寄一浮沤,归卧茅茨又四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认为自己如同水面上的泡沫一般渺小且漂泊不定,回到简陋的茅屋中已经度过了四个秋天,暗示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已经度过的隐居岁月,颔联“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无处著闲愁”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无法归隐的无奈和愁绪,即使满头白发也无法实现归隐的愿望,青山绿水间也无处安放自己的闲愁,颈联“风前野老闲相语,月下渔翁独径流”则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野老在风前悠闲地交谈,渔翁在月光下独自沿着小径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尾联“却笑当年陆沉者,只今空有旧沙洲”则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当年沉沦世俗之人的嘲笑,如今他们只留下了一片空旷的沙洲,而诗人自己则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方式。
赏析
这首诗以归隐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来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以“浮沤”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渺小和漂泊不定的认识;以“茅茨”和“四秋”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已经度过的隐居岁月,诗人也通过描绘野老和渔翁的形象来展现自己隐居生活中的宁静和和谐,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释文珦作为佛教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释文珦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他生于南宋末年,经历了战乱和动荡的年代,对世俗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厌倦,他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方式,以诗为伴、以禅为友,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抒发,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来展现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沉沦世俗之人的讽刺和嘲笑,这种创作背景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