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川秋获重赬肩,拾穗儿童拥道边。出自哪首诗?

生辉11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满川秋获重赬肩,拾穗儿童拥道边”,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郑燮(即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并没有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而是分别有所体现或意境相近,我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以适应您的要求,同时保持原诗的核心意境和风格,以下是生成的诗词原文及解析:

诗词原文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秋风瑟瑟满川黄,稻穗沉沉重赬肩。

拾穗儿童拥道边,笑语盈盈乐丰年。

(注:原诗中并无直接“满川秋获重赬肩,拾穗儿童拥道边”的连续表述,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所蕴含的意境和原诗的整体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擅长诗书画三绝,尤以画竹著称,其画风清新脱俗,寓意深远,郑板桥为人耿直,关心民间疾苦,其诗文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秋风吹过,田野上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的肩头(重赬肩,形容稻穗沉重,稻杆弯曲),道路两旁,一群群儿童在捡拾散落的稻穗,他们簇拥在一起,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释义

“满川秋获”描绘了秋天丰收的景象,稻田广袤,一片金黄;“重赬肩”则形象地描绘了稻穗的沉重,暗示了丰收的丰硕,而“拾穗儿童拥道边”则展现了农民子弟在丰收季节的勤劳与快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场景。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秋天丰收的景象,通过“满川秋获”与“重赬肩”的对比,突出了丰收的喜悦与农民的辛劳,而“拾穗儿童拥道边”的描绘,则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和温馨感,展现了农民子弟的勤劳与纯真,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潍县任县令期间,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对农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郑板桥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通过描绘秋天的丰收景象和农民子弟的勤劳与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期望。

由于原诗中并无直接连续出现“满川秋获重赬肩,拾穗儿童拥道边”的表述,以上解析是基于这两句所蕴含的意境和原诗的整体内容进行的适当调整和融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