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栊无影觉云起,草树有声知雨来。出自哪首诗?

小编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南斋竹

唐·李中

月笼翠叶秋光淡,风撼寒林曙色开。

帘栊无影觉云起,草树有声知雨来。

门对鹤溪人迹少,窗含远岫暮烟催。

逍遥此地无拘束,不似归时独上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江西南昌人,唐代诗人,以文章知名于世,李中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富有生活气息,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月光笼罩着翠绿的竹叶,秋光显得淡淡的;晨风吹动寒冷的树林,曙色渐渐展开,窗帘上没有影子,感觉到云彩正在升起;草木间传来声音,知道雨水即将来临,门前对着鹤溪,人迹罕至;窗户里含着远处的山峦,暮烟在催促着日落,在这里逍遥自在,没有拘束,不像回家时独自登上高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斋竹周围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首联写月光与秋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颔联通过“帘栊无影”和“草树有声”两个细节,巧妙地表现了云起雨来的自然现象;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南斋竹所处的环境,人迹稀少,远山含烟,更添一份幽静;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逍遥自在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如“帘栊无影觉云起,草树有声知雨来”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云起雨来的过程,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也通过描绘南斋竹所处的环境,进一步烘托出这种宁静与自由的气氛,整首诗语言质朴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久远且资料有限,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清晨或傍晚时分,独自坐在南斋竹前,被周围的自然景象所触动,从而写下这首描绘自然、抒发情感的佳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