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宋·陆游
病眼慵於世事开,虚堂高卧谢氛埃。
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孤云不定栖。
日暮酒醒闻雨声,夜阑梦断见星奎。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著《南唐书》,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译文
病中的眼睛懒得去看世间的纷扰,我在空旷的厅堂中高卧,远离尘世的尘埃,我的心像一匹老马,虽然年老但仍怀有驰骋千里的志向;我的身体却像一片孤独的云朵,没有固定的栖息之地,傍晚时分,我从酒醉中醒来,听到窗外的雨声;夜深人静,我从梦中惊醒,看见天上的星斗,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呢?那时,月光将洒满松树间的小路,清风也会自动前来相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在病中的心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病眼慵於世事开,虚堂高卧谢氛埃”直接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懒于关注世事,选择在空旷的厅堂中高卧休息,以此远离尘世的纷扰,颔联“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孤云不定栖”通过比喻,展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心怀壮志,以及身体漂泊无定的现状,颈联“日暮酒醒闻雨声,夜阑梦断见星奎”则描绘了诗人酒醒后的孤寂与夜晚的沉思,尾联“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线索,展现了陆游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病中的慵懒、对世事的疏离、内心的壮志与身体的漂泊、夜晚的孤寂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等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心如老骥常千里”一句,尤为感人,展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心志不渝的坚韧精神,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心情抑郁,身体也日渐衰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自由,这首诗正是诗人在病中思考人生、回顾往事、展望未来的产物,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心境与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