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懒起
唐·白居易
昏钟未动先酣枕,日上三竿是起时。
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未离披。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昏黄的钟声尚未敲响,我已经沉醉在梦乡之中;直到日上三竿,才是我起床的时辰。
(注:此诗为简化版,原诗中第二句后还有续句,但根据关键词要求,主要聚焦于前两句进行解析。)
释义
“昏钟未动先酣枕”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还未到完全沉睡之时(即昏钟未敲响),就已经沉浸在梦乡之中,表现出一种慵懒、闲适的生活态度。“日上三竿是起时”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懒惰,直到太阳高挂(日上三竿),才慢悠悠地起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闲适、慵懒的诗人形象,通过“昏钟未动”与“日上三竿”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间的淡漠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由、闲适的生活情趣。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诗歌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诗歌语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符合白居易“人民诗人”的称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较为抑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回归自然,追求闲适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自己慵懒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在仕途不顺时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