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乌画角凌风起,淡淡银河拂地垂。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9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乌乌画角凌风起,淡淡银河拂地垂”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有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夕有怀

唐·杜牧

乌乌画角凌风起,淡淡银河拂地垂。

何处偏能滞愁思,长亭缥缈树微微。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清新自然,他的散文也颇有成就,尤其是《阿房宫赋》更是传世名篇。

译文

画角声声在秋风中响起,声音凄厉而悠长;淡淡的银河低垂,仿佛要拂过大地,在这秋夜之中,何处最能滞留人的愁思呢?是那长亭之外,树木朦胧、缥缈的地方。

释义

“乌乌画角凌风起”描绘了画角(古代军中号角)在秋风中吹响的情景,声音悲凉,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淡淡银河拂地垂”则通过银河低垂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深远。“何处偏能滞愁思”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难以排解,不知何处最能寄托这种情感。“长亭缥缈树微微”则以长亭和朦胧的树木作为愁思的寄托,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与孤独,画角的悲鸣和银河的低垂,共同构成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何处偏能滞愁思”一句,则巧妙地引出了诗人的情感寄托——长亭与朦胧的树木,这种寄托既具象又抽象,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又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漂泊不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人生、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秋夜的景象触发了他的情感共鸣,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愁思与孤独感,他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绪,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夜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