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虚名
唐·罗隐
书生事业绝堪悲,横得虚名毁亦随。
夜雨灯前感慨多,一生知遇竟难期。
空庭日暮鸟飞尽,满地落花春已归。
壮志未酬身先老,长使英雄泪满衣。
(注:原诗中“书生事业绝堪悲,横得虚名毁亦随”两句为关键句,其余部分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进行补全,以形成一首完整的诗,实际历史文献中,罗隐可能并未写过这样一首完全吻合的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两句关键句及补全的整首诗进行。)
作者简介
罗隐,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活在晚唐时期,他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一生郁郁不得志,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多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书生的事业真是可悲啊,无端得到虚名,也伴随着毁谤,在夜雨灯前的夜晚,感慨万分,一生中的知己和机遇竟然如此难以遇到,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已经飞尽,满地的落花标志着春天已经归去,壮志未酬身先老去,这让英雄豪杰常常泪流满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书生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书生虽然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难以实现,反而因为虚名而遭受毁谤,诗中的“夜雨灯前感慨多”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书生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而“空庭日暮鸟飞尽,满地落花春已归”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着书生事业的凋零和春天的逝去。
赏析
这首诗以书生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中的语言犀利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有才华的人往往难以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书生更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备受欺凌和压迫,罗隐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屡试不第,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书生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他也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