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新诗千万恨,临风怅望独长吟。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11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全诗原文如下: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一纸新诗千万恨,临风怅望独长吟。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贾岛一生穷愁潦倒,死时家无一钱,惟琴书自随,其诗语言质朴,讲究炼字炼句。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写下这首诗表达千万思绪,面对风中的原野独自吟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李凝幽居周围的幽静环境和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尤为著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赏析

这首诗以“幽”字贯穿全篇,前四句写友人生活环境的幽静,五六两句写环境的幽美,末尾两句抒发诗人向往之幽情,层递有序,浑然一体,僧敲月下门”一句更是以动衬静,刻画了环境之幽静,艺术上颇具匠心,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贾岛推敲的典故,说的是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门,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韩愈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着推敲的手势,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贾岛一惊,慌忙把驴子牵到路边,向韩愈拱手行礼,说明了自己写的那首诗和他正在斟酌的那个字眼,韩愈听后,转怒为喜,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在这首诗中,“一纸新诗千万恨,临风怅望独长吟”正是贾岛在拜访李凝不遇后,心中涌起万千思绪,独自在风中怅望长吟的情景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