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何由老眼迎归棹,空为秋风感暮碪”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章台夜思》,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章台夜思》
唐·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何由老眼迎归棹,空为秋风感暮碪。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译文
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仿佛风雨交加般凄凉,孤灯下传来楚地的号角声,残月映照下的章台街更加寂寥,芳草已经凋零,而老朋友却迟迟没有到来,我怎能凭借这双老眼去迎接你归来的船桨,只能在这秋风中徒然感叹那傍晚的捣衣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凄清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之情,首联以清瑟的哀怨声开篇,奠定了全诗忧伤的基调;颔联通过孤灯、楚角、残月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孤寂;颈联以芳草凋零比喻时光流逝,故人未至的遗憾;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无法迎接友人归来的无奈和感伤。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清瑟、孤灯、残月、芳草等,构建了一个凄清、孤寂的夜晚景象,从而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尾联的“何由老眼迎归棹,空为秋风感暮碪”更是将诗人的无奈和感伤推向高潮,使全诗的情感表达达到了顶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身处异乡,远离亲朋好友,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凄清景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章台夜思》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凄美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