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使有书常洒泪,长宵无梦更伤心。的解释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外舅郭大夫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得见时。

远使有书常洒泪,长宵无梦更伤心。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多抒发战乱流离之苦和个人身世之感,情感真挚深沉,韦庄还是“花间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词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译文

每年春天,身处异乡的我总是满怀悲伤,只有在杜曲(地名,代指故乡附近)才能偶尔听到黄莺的啼鸣,稍感慰藉,远方的使者带来家书,每次阅读都让我泪流满面;漫长的夜晚,连梦都无法做成,更添几分伤心,故乡的柳树在风中摇曳,我却不知它身在何方;新雁南飞,而我身上已落满了冬日的雪花,东栏边那株如雪般洁白的梨花,让我惆怅不已,人生啊,又能有几次看到这样清明的景象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异乡春日里的孤独与悲伤,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音讯的渴望,远书带来的不仅是亲人的消息,更是无尽的泪水;长夜无梦,则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孤寂与哀伤,诗中“东栏一株雪”既是实写春日梨花,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美好,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赏析

韦庄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以春日异乡之悲开篇,奠定了全诗感伤基调;颔联通过“远使有书”与“长宵无梦”的对比,细腻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颈联以“故园何处”与“新雁南来”的意象,强化了思乡之情与季节更替的无奈;尾联则以“东栏一株雪”作为象征,升华了全诗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珍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流离失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成为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这首诗很可能是韦庄在异乡漂泊期间,收到远方亲人的书信后,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悲伤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