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使先生饱扪腹,其馀万事一秋毫。的解释

春秋9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常使先生饱扪腹,其馀万事一秋毫”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杂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杂感》

宋·陆游

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去还来。

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开?

处处青山堪白首,年年黄菊剩持杯。

常使先生饱扪腹,其馀万事一秋毫。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著《南唐书》,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译文

天边晴朗的云彩时而舒展时而卷起,庭院中风中的柳絮飘去又飘回,人生如果能常常像这样自在悠闲,还有什么事情能妨碍我们开怀大笑呢?处处有青山可以让我安度晚年,年年都有黄菊可以让我举杯畅饮,常常能让先生我吃饱喝足心满意足,至于其他的事情,都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认为只要能够吃饱喝足、享受自然美景,其他的事情都不足挂齿,诗中通过描绘天边云彩的变幻和风中柳絮的飘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自在的氛围,进而引出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开篇,通过云卷云舒、风絮去来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悠闲自在,诗人将这种感受引申到人生层面,认为人生也应该像自然界一样自在悠闲,不被琐事所困扰,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满足和对其他事情的淡泊态度,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尽管身处乱世,陆游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豁达乐观的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陆游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精神和豁达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