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阁欲开千尺像,云龛先定此规模。的解释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阁观景

唐·刘禹锡

江阁欲开千尺像,云龛先定此规模。

烟波浩渺连天际,风月清寒照画图。

远望孤帆归晚渡,近闻渔唱起平湖。

凭栏无限兴亡感,独倚危栏看落芜。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江边的楼阁仿佛要开启一幅千尺高的画像,云端的佛龛早已预定了这样的宏伟规模,烟波浩渺,一直延伸到天边,清冷的月光和微风照亮了眼前的美景,远远望见孤独的帆船在傍晚时分归航,近处传来渔人的歌声在平静的湖面上回荡,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兴亡的感慨,默默地注视着夕阳下荒芜的景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楼阁上远眺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首联“江阁欲开千尺像,云龛先定此规模”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楼阁之高、景象之宏大,同时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江面的景色和渔人的生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沉思。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首联的夸张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理解,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尾联则通过“无限兴亡感”和“独倚危栏看落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至偏远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中的“江阁”和“云龛”可能是他所居之地的实景写照,而“无限兴亡感”则反映了他对过往历史的沉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豁达和坚韧,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