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物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细推物理孰不尔,抟风未可嘲卑飞。
鸿鹄志在千里远,燕雀安知青云威。
世间万物皆有理,莫以高低论是非。
纵使微尘能耀日,何须大鹏展翅归。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仔细推究事物的道理哪一个不是这样的呢?大鹏乘风而上不可嘲笑燕子低飞,鸿鹄志向在千里之外,燕雀怎能知道青云之上的威风,世间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不能仅凭高低来评判是非,即使微小的尘埃也能在日光下闪耀,何必非要等到大鹏展翅高飞才算是成功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鸿鹄与燕雀的不同志向和飞行高度,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万物存在合理性的深刻认识,首句“细推物理孰不尔”点明主题,即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的道理和规律,抟风未可嘲卑飞”以大鹏和燕雀为例,说明不应嘲笑那些看似卑微的存在,后两句进一步阐述,强调万物各有其价值和意义,不应以高低贵贱来评判。
赏析
这首诗以物喻人,寓意深远,作者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飞行高度和志向,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诗中“鸿鹄志在千里远,燕雀安知青云威”一句,既是对鸿鹄高远志向的赞美,也是对燕雀局限视野的宽容,而“世间万物皆有理,莫以高低论是非”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提醒人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和价值,不要以片面的标准来评判是非。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人生坎坷之际所作,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挫折,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自然界中的现象,得出了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传达一种积极向上、尊重生命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世间万物深刻洞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