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天机吟》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杏繁梅瘦种性别,一气生杀均天机。
要识人间盛衰理,须观天上斗星移。
阴阳消长随时变,昼夜往来逐日机。
万物荣枯皆定数,何须惆怅怨春归。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称安乐先生,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其著作《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对于宋代哲学思想有重要影响。
译文
杏花繁茂梅花瘦削,这是植物种类的天性之别;天地间的一气生杀,都是天机自然的安排,要认识人间的盛衰之理,就需观察天上斗星的移动变化,阴阳的消长随着时节的推移而变化,昼夜的交替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更迭,万物的荣枯都是命中注定的,何必为春天的离去而惆怅怨叹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杏繁梅瘦的现象,以及斗星移动、阴阳消长、昼夜交替等天文地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机自然的深刻认识,诗人认为,世间万物的盛衰荣枯都是天机自然的安排,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必为暂时的得失而过于惆怅怨叹。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深入探讨了天机自然的奥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杏繁梅瘦、斗星移动、阴阳消长、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诗人又通过这些自然现象,巧妙地揭示了天机自然的深刻内涵,表达了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
在诗中,诗人以杏繁梅瘦为例,说明植物种类的天性之别,进而引出天机自然的主题,诗人通过斗星移动、阴阳消长、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进一步阐述了天机自然的奥秘,诗人以“万物荣枯皆定数,何须惆怅怨春归”作为结语,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顺应态度。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致力于研究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他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这首诗《天机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天机自然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态度,在宋代哲学思想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