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阳台梦·楚客迷归路
唐·李珣
楚客迷归路,沾衣上翠梧。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封姨漫妒阳台梦,却付长空与素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珣
朝代:唐代(约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
作者简介
李珣,字德润,五代时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于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他是花间派词人之一,以词名世,作品多写闺情,风格清婉动人,李珣不仅擅长文学,还对医药学有深厚造诣,著有《海药本草》等医药著作。
译文
楚地的旅人迷失了归家的路途,衣襟沾满了翠绿的梧桐叶上的露水,夜深露重,香气袭人的被褥也变得寒冷,月亮落下,华丽的屏风显得空荡荡的,本想弹奏一曲江南小调以解乡愁,却又贪恋着书写寄往蓟北(北方)的家书,封姨(风神)无情地嫉妒着这阳台上的美梦,最终只能将这满腔思绪寄托给无边的长空和皎洁的月宫仙子(素娥)。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楚客(作者自喻)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词中“封姨漫妒阳台梦”一句,以风神嫉妒人间美梦的意象,象征外界力量对美好愿望的破坏,增添了词作的悲剧色彩。
赏析
情感表达:全词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沾衣上翠梧”、“露浓香被冷”,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深刻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意象运用:“封姨漫妒阳台梦”一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风神形象,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于美好愿景被现实无情打破的无奈与悲哀。
语言风格:李珣的词风清新自然,用词精炼,如“月落锦屏虚”,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空旷寂寥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创作于李珣漂泊异乡、远离家乡之时,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因战乱、仕途不顺等原因而流离失所,李珣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在异乡的生活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交织在一起,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与哀婉之情的《阳台梦》,通过这首词,李珣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