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刘长卿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前灯易灭,病里鬓宜苍。
独坐闲吟久,孤眠小梦长。
亦知客疾无根柢,少健还能起负樵。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丽雅致,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刘长卿生活在唐代中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刘长卿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诗人推崇。
译文
近年来我日渐憔悴,内心的萧条更是让自己感到悲伤,风中的灯火容易熄灭,病中的鬓发也早早地变得斑白,我独自坐着吟诵诗句,时间仿佛变得漫长;夜晚孤眠时,梦境也变得短暂而模糊,我也知道这客居他乡的病痛并无根基,只要稍微恢复些健康,我还能起身去砍柴劳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的孤独与憔悴,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忧虑和伤感;颔联通过“风前灯易灭”和“病里鬓宜苍”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病中的凄凉与无奈;颈联则通过“独坐闲吟”和“孤眠小梦”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病中的孤独与无聊;尾联则以“亦知客疾无根柢,少健还能起负樵”的乐观态度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病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尾联的乐观态度更是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使得整首诗在悲凉中不失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诗人因病而更加感到孤独与无奈,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这种精神风貌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