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二首·其二
宋·林逋
剪绡零碎点酥凝,此有香魂一点清。
不向人间争宠媚,只将心事付沙汀。
老子人间自在身,插梅不惜损乌巾。
寒雀满疏篱,争唤行客近。
吹香自许仙人见,藉草谁嗔童子频。
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秋风。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老子人间自在身,插梅不惜损乌巾”实际上是对第二首中部分内容的提炼与重组,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但意思相近,故在此以整体诗篇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书法家,他一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其诗作风格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和闲适心境,尤以咏梅诗著称。
译文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人生态度,他说自己就像是老子那样,在人世间自由自在地游走,插梅之时,哪怕弄脏了头巾也不在乎,寒雀在稀疏的篱笆上跳跃,仿佛是在争相呼唤过往的行人靠近,欣赏这梅花之美,梅花散发出的香气,仿佛是自许能被仙人所见,而诗人自己则坐在草地上,任凭童子频繁地采摘梅花,也不生气,久坐于此,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情趣,更加怜惜那团扇带来的秋风凉意,暗喻着时光流逝,但自己依然保持着这份淡泊与宁静。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梅花、自然之间的互动,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插梅不惜损乌巾,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物质的无谓态度;寒雀争唤,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趣味;而“吹香自许仙人见”,则赋予了梅花以高洁脱俗的品格,同时也映射了诗人自身的精神追求。
赏析
林逋的咏梅诗,不仅是对梅花外在美的赞美,更是对梅花内在品格的深刻挖掘,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老子人间自在身”的自我定位,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而“插梅不惜损乌巾”的细节描写,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性格特征,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林逋作为隐逸诗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林逋生活在北宋初年,那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又充满变革的时代,他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世俗的道路,隐居山林,以梅为伴,以鹤为友,过着一种简朴而自由的生活,他的咏梅诗,正是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既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通过咏梅,林逋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