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迁巢
唐·白居易
东园稍去房奥远,挟雌将雏从此迁。
新巢新羽尔自爱,高树低枝凭复迁。
去就有时自相失,飞鸣何日得相怜。
知尔庭前求伴侣,一双飞上碧梧桐。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东边的园子离原来的巢穴稍微远了些,鸟儿带着雌鸟和雏鸟从此处搬迁,新筑的巢穴,新长出的羽毛,你们要自己珍爱,无论是高树还是低枝,都可以再次迁徙,离去和到来有时会自相错过,飞翔和鸣叫不知何时能再次相依相怜,我知道你们在庭院前寻找伴侣,愿你们一双双飞上那碧绿的梧桐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鸟儿迁徙新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同情,诗中通过“挟雌将雏从此迁”等句,展现了鸟儿为了生存而不断迁徙的艰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鸟儿迁徙新巢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关爱和尊重,诗人通过“东园稍去房奥远”等句,不仅描绘了鸟儿迁徙的路线,还暗示了它们为了生存而不断适应环境、寻找新家园的艰辛。“新巢新羽尔自爱”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鸟儿新生活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可能对自然界的生命状态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诗人通过描绘鸟儿迁徙新巢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离别相聚的感慨,在唐代社会背景下,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