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落花吟
宋·邵雍
东园三日两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此花浑不怕,一年长占四时中。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世称他为“百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及先天数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提倡“以物观物”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邵雍性格恬淡,生活简朴,以教书育人为乐,深受士人尊敬。
译文
东园里接连刮了几天大风,桃花李花都纷纷飘落,地面上已经空空如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但唯有那(此处未明言何花,但结合诗意可理解为某种四季常开或花期长的花,如月季、菊花等,为便于解析,我们假设为“菊花”)却全然不怕风吹雨打,一年四季都绽放着,占据着四季的美景。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东园中桃李花与某种不畏风雨的花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精神的赞美,桃李虽美,却经不起风雨的考验,而另一种花则能长年绽放,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赏析
本诗以自然景象为喻,寓意深刻,前两句“东园三日两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描绘了风雨过后,桃李花凋零的凄凉景象,暗示了美好事物易逝的道理,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惟有此花浑不怕,一年长占四时中”赞美了另一种花的坚韧与恒久,表达了诗人对坚韧精神的向往与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本诗可能是在他隐居期间,面对自然界的变迁,有感而发,通过对比桃李与某种不畏风雨的花,邵雍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变革中保持本真、坚守信念的期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原诗中并未明确指出“此花”为何种花,因此在解析时我们做了合理的假设,这种模糊性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诗歌更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