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天下食不足,节慕古人谗愈来。全诗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志存天下食不足,节慕古人谗愈来。

独倚危楼望霄汉,满目江山起暮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心中怀有治理天下的志向,却常常为食物不足而忧虑;节操上仰慕古代的贤人,却反而遭到越来越多的谗言中伤,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楼上眺望天空,满眼望去,江山如画,却都笼罩在傍晚的哀愁之中。

释义

志存天下:指诗人有远大的志向,希望治理好国家。

食不足:暗指当时社会动荡,民生艰难。

节慕古人:指诗人仰慕古代贤人的高风亮节。

谗愈来:却反而遭到越来越多的谗言中伤。

危楼:高楼。

霄汉:天空。

满目江山起暮哀:形容诗人看到国家现状,心中充满哀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商隐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首句“志存天下食不足”展现了诗人宏大的志向与现实的矛盾,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次句“节慕古人谗愈来”则揭示了诗人虽然仰慕古代贤人的高风亮节,但却因此遭到谗言中伤,表达了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和愤慨,后两句“独倚危楼望霄汉,满目江山起暮哀”则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倚楼远眺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他的才华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仕途却并不顺利,这首诗正是他在面对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与愤慨,这首诗也展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