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食笋十韵
宋·苏轼
此君名位未相称,骨相酸寒空满袖。
自古英才多窭贱,何况我辈孤且陋。
龙蛇潦尽钟山泉,白帝宫中冬木昼。
沙溪百尺走春雷,截为玉箸谁得嗅。
野蔌山蔬次第尝,超然气压太官羊。
风炉煮茗卧初起,叶卷而舒看跳荡。
江吴以此充盘馔,人实豢之非不豢。
但使此君常有子,不忧年年谷生晚。
龙孙春吐一寸芽,紫锦包玉离泥沙。
东坡老翁馋未已,煮笋烧笋昼夜许。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这些竹笋的名声与它们的地位不相称,它们外表朴素,内里却藏着酸涩与清寒,自古以来,英才往往出身贫寒,更何况我们这些既孤独又浅陋的人呢?龙蛇般的洪水退去后,钟山的泉水显得格外清澈,白帝宫中即使在冬天也有树木在白天里显得生机勃勃,沙溪的流水在春天里如雷鸣般奔腾,截断水流后,那竹笋就像玉制的筷子一样,谁能不为之倾倒呢?我依次品尝着这些山野的蔬菜,它们的味道超然物外,甚至超过了皇宫中的羊肉,我躺在床上刚刚起床,就用风炉煮茶,看着茶叶在水中卷舒跳跃,江南的人们常用竹笋来充作菜肴,其实人们饲养它们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欣赏,但只要这些竹笋能常有新笋长出,我就不用担心每年的粮食会晚熟了,春天里,竹笋的嫩芽像龙孙一样探出头来,一寸长的嫩芽被紫色的锦缎包裹着,离开了泥沙的束缚,我这个东坡老翁的馋嘴还没满足,整天都在煮笋烧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笋的生长环境和食用体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野蔌山蔬次第尝,超然气压太官羊”一句,意为作者依次品尝着山野的蔬菜,觉得它们的味道超然物外,甚至超过了皇宫中的羊肉,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竹笋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竹笋的生长环境和食用体验,诗中“龙蛇潦尽钟山泉,白帝宫中冬木昼”等句,描绘了竹笋生长的自然环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野蔌山蔬次第尝,超然气压太官羊”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作,在贬谪的日子里,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并没有消沉沮丧,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他常常在山林间漫步,品尝着山野的蔬菜,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表达了苏轼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