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令屠沽聚里中,鼓声终夜聒老翁。出自哪首诗?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村居杂诗

清·黄遵宪

谁令屠沽聚里中,鼓声终夜聒老翁。

四邻寂静人声绝,独有痴儿笑语同。

作者及朝代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之一,主张“我手写我口”,强调诗歌应反映现实、表达真情,黄遵宪一生著作颇丰,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传世。

作者简介

黄遵宪早年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新(西兰)等国使馆参赞、总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不仅在外交上颇有建树,更以其诗歌创作闻名于世,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的诗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对民族危亡的深刻忧虑,也有对西方文明的客观介绍,体现了其开放包容的思想观念。

译文

是谁让屠夫和商贩聚集在村庄里,终夜敲响的鼓声吵扰着年迈的老翁?四周邻居都已寂静无声,人声断绝,只有那痴心的孩童还在欢声笑语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夜晚的一幅场景:屠夫和商贩等市井之人聚集在村庄中,他们或许在庆祝什么,以至于终夜击鼓,使得年迈的老翁无法安睡,而相比之下,四周的其他邻居都已安静下来,只有那些无忧无虑的孩童还在欢笑玩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乡村夜晚的喧嚣与宁静,前两句通过“屠沽聚里中”和“鼓声终夜聒老翁”的描绘,展现了市井之人的热闹与老翁的无奈;后两句则以“四邻寂静人声绝”和“独有痴儿笑语同”的对比,突出了孩童的天真无邪与成人世界的纷扰,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既有热闹的一面,也有宁静的一面,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黄遵宪晚年归隐乡村期间,在经历了多年的外交生涯和仕途起伏后,黄遵宪晚年选择回到家乡,过上了相对宁静的乡村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入观察乡村社会,对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这种体验和感悟的生动体现,既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