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读书
年年此际清霜夜,饭罢读书声满舍。
灯火荧荧照孤影,月华如水透窗纱。
书卷多情慰寂寥,墨香深处是吾家。
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愿心安度岁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因历史上并无直接对应“年年此际清霜夜,饭罢读书声满舍”这一具体诗句的唐代诗人李颀的原作,但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著名诗人,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作品多反映个人生活情趣与对世事的淡泊态度,虽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深受后世文人墨客推崇。
译文
每年的这个时候,清冷的霜降之夜,
饭后我便沉浸在书海中,读书声回荡在屋舍之间。
灯火微弱地照亮着我孤独的身影,
月光如水,透过窗纱洒满房间。
书籍如同多情的朋友,慰藉着我的寂寞,
墨香深处,便是我心灵的归宿。
我不追求显赫的名声与地位,
只愿内心安宁,度过这悠悠岁月。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个清霜之夜的读书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清霜夜”与“饭罢读书”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首联“年年此际清霜夜,饭罢读书声满舍”直接点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读书氛围,颔联“灯火荧荧照孤影,月华如水透窗纱”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孤独而专注的读书形象,颈联“书卷多情慰寂寥,墨香深处是吾家”则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以及书籍给予他的精神慰藉,尾联“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愿心安度岁华”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虚构于唐代,可能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在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许多士人为了功名而努力奋斗,也有一部分文人选择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本诗中的诗人便属于后者,他通过描绘自己清霜之夜读书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与追求,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