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菜根谭
朝代:明代
作者:洪应明
莫忘祖父积阴功,须知文字无权,全凭阴骘;
最怕生平坏心术,毕竟主司有眼,如见心田。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
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
正有一箪元自足,纵嘲三韭亦何伤?
贫贱忧戚,是我分内事,当动心忍性,静以俟之,更行一切善,以斡转之。
……
作者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生平事迹不详,据传为嘉靖、万历年间人,他的著作《菜根谭》以精炼隽永、含义深长的语录体形式,总结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只要有一箪(古代盛饭的器具)食物就足以满足,即使有人嘲笑我吃的只是简单的三样韭菜(古代常以“三韭”代指粗茶淡饭),那又有何妨呢?贫穷低贱和忧愁烦恼,本就是我命中注定的事,应当磨炼心性,以平静的心态去等待转机,同时多做善事,以此来改变命运。
释义
“正有一箪元自足,纵嘲三韭亦何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认为只要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就无需在意他人的嘲笑或贬低,也体现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认为贫困和忧愁是人生的常态,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善来寻求改变。
赏析
这句话是《菜根谭》中富有哲理的一句,它体现了道家“知足常乐”的思想,也融合了儒家“安贫乐道”的精神,作者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只要内心保持平和与满足,就能超越物质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这句话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善来积极寻求改变。
创作背景
《菜根谭》成书于明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洪应明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创作了这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录体著作,他希望通过这些精炼的语句,引导人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正有一箪元自足,纵嘲三韭亦何伤?”这句话正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