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寺
唐·白居易
半日闲游兴未休,
归来犹忆古松秋。
山前野径人稀至,
林下禅房僧独幽。
老翁脚力犹能健,
明日重来倚寺楼。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半日的闲游兴致未尽,
归来后仍怀念那古松下的秋景。
山前的野径少有人迹,
林下的禅房里僧人独自清幽。
我这老翁的脚力还算强健,
明天还要再来,倚靠在山寺的楼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游山寺的所见所感,前半部分写游山的乐趣和归来后的怀念,后半部分则通过老翁脚力犹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寺景色的喜爱和再次游玩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山寺的清幽与宁静,诗人通过描绘山前野径的荒凉、林下禅房的幽静,以及自己老当益壮、脚力犹健的形象,表达了对山寺景色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晚年的白居易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在诗歌创作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山寺的清幽与宁静,成为了诗人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的理想场所,这首诗正是诗人在游山寺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