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冷断鸿投别浦,风高残漏下孤城。出自哪首诗?

生辉11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沙冷断鸿投别浦,风高残漏下孤城”,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刘过的《湘江秋晓》,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湘江秋晓

宋 刘过

湘水吟沉意未休,

寒烟衰草锁离愁。

沙冷断鸿投别浦,

风高残漏下孤城。

一声渔笛吹红叶,

几处征帆带夕阳。

客况不堪闲坐久,

黄花时节近重阳。

作者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临安,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并有“辛派三刘”之称,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有《龙洲集》《龙洲词》。

译文

我在湘江边上吟诵着诗句,心中的情感却久久不能平息,寒冷的烟雾和衰败的草木,仿佛将我的离愁紧紧锁住,沙滩上,一只失群的孤雁飞向另一个水湾;夜风中,残漏声声,我独自走下孤寂的城池,远处,一声渔笛在红叶间响起;夕阳下,几艘归帆缓缓驶来,我这漂泊的旅人,实在无法忍受这长时间的闲坐,因为重阳佳节即将来临,黄花(菊花)也将盛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湘江秋晓的凄清景象,通过“寒烟衰草”、“沙冷断鸿”、“风高残漏”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漂泊之感,渔笛红叶、征帆夕阳等画面,又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中寓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湘江秋晓的凄清与诗人的离愁别绪融为一体,首联“湘水吟沉意未休,寒烟衰草锁离愁”直接点出主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沙冷断鸿投别浦,风高残漏下孤城”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通过孤雁和残漏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颈联“一声渔笛吹红叶,几处征帆带夕阳”则通过渔笛和征帆的描绘,为全诗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尾联“客况不堪闲坐久,黄花时节近重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和对重阳佳节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过在漂泊江湖期间,面对湘江秋晓的凄清景象,有感而发之作,刘过一生未得志,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他的诗词中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正是他在湘江边上,面对秋日的凄清景象,心中涌起无限离愁别绪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过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