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释绍嵩的《山居即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山居即事》
宋·释绍嵩
雪云吹尽木阴移,正是先生曳杖时。
行过溪桥风渐暖,看云疑是晚山期。
作者简介:
释绍嵩,字亚愚,号希叟,南宋僧人,有诗名,为诗僧“九江三友”之一,生平不详,大约公元1166年前后在世,有《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亚愚诗稿》等传世,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
译文:
雪后的云彩被风吹散,树木的阴影也随之移动,这正是先生拄着拐杖漫步的时候,走过溪桥,春风渐暖,抬头看云,仿佛是在与傍晚的山色相约。
释义:
首句“雪云吹尽木阴移”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云彩被风吹散,树木的影子随着日光的移动而移动,次句“正是先生曳杖时”点出主人公——先生,此时正拄着拐杖在山间漫步,三句“行过溪桥风渐暖”通过“风渐暖”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流逝,末句“看云疑是晚山期”则表达了先生在山间漫步时的悠然自得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雪后初晴的山间景象和先生的闲适生活,前两句通过“雪云”、“木阴移”和“曳杖”等意象,生动地刻画了先生在山间漫步的情景,后两句则通过“风渐暖”和“看云疑是晚山期”等细节,进一步展现了先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禅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释绍嵩在山居期间所作,反映了他的隐逸生活和内心世界,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山林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他在山间漫步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间的自然美景,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山居即事》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理的古诗,通过描绘雪后初晴的山间景象和先生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