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公为尘外侣,几时身上峡中船?的解释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下峡

唐·郑谷

万里巴江客,经年肺病缠。

篷声夜滴雨,水气晓生烟。

欲与公为尘外侣,几时身上峡中船?

峡中猿鸟哀鸣急,泪湿行人出峡船。

(注:原诗中“欲与公为尘外侣,几时身上峡中船?”与“峡中猿鸟哀鸣急,泪湿行人出峡船。”虽为连续两句,但为保持分析的完整性,此处将整首诗列出,且据现有资料,“欲与公为尘外侣,几时身上峡中船?”可能有所化用或调整于原诗意境中,以下分析基于整首诗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著名诗人,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七岁便能作诗,郑谷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与许棠、任涛等合称“芳林十哲”,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推崇,甚至得到唐昭宗的赏识,被赐以“锦袍”以示嘉奖,郑谷一生未得显达,晚年归隐宜春,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

译文

万里迢迢来到巴江做客,多年来一直被肺病所困扰。

夜晚船篷上传来滴滴雨声,清晨江面上水汽蒸腾,烟雾缭绕。

多么希望能与你成为尘世之外的伴侣,但不知何时我才能再次乘坐峡中的船只?

峡中的猿鸟哀鸣声声急促,泪水打湿了行人的衣襟,当他们乘船离开峡口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谷在巴江行旅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首联点明诗人身份和病况,颔联描绘江上行旅的艰辛与孤寂,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赴尘外之约的渴望,尾联则以猿鸟哀鸣和泪湿衣襟的意象,渲染了离别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行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巴江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以“万里巴江客”自居,既表达了旅途的遥远和艰辛,又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漂泊,颔联中的“篷声夜滴雨,水气晓生烟”两句,以声绘形,以形传情,生动地描绘了江上行旅的孤寂与凄清,颈联“欲与公为尘外侣,几时身上峡中船?”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尾联以猿鸟哀鸣和泪湿衣襟的意象作结,既渲染了离别的哀愁,又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郑谷晚年归隐宜春之前,当他游历巴江时所作,在唐代,巴江地区是文人墨客游历和隐居的胜地之一,郑谷在游历过程中,被巴江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孤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束缚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