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宋·陈与义
笛声哀怨似胡笳,
愁绝江南万里家。
未嫌双橹妨欹枕,
自是孤舟易断魂。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著有《简斋集》。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历经北宋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三朝,早年曾得到宰相赵鼎的赏识,但仕途并不平坦,多次因战乱流离失所,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明快的田园风光,也有深沉悲壮的战乱之感,是宋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译文
笛声哀怨如同胡笳一般,让人愁绪满怀,思念着江南万里之外的家乡,我并不嫌弃船桨搅动水声妨碍我斜倚枕头,只是这孤舟漂泊,本就容易让人心生悲戚,魂断天涯。
释义
笛声哀怨似胡笳:形容笛声悲凉,如同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胡笳所发出的声音,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愁绝江南万里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愁绪万重。
未嫌双橹妨欹枕:诗人说,自己并不介意船桨搅动水声影响休息,暗示了内心的愁苦已经超越了外在的干扰。
自是孤舟易断魂:强调了孤舟漂泊的凄凉,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切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笛声的哀怨和孤舟漂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愁苦,首句“笛声哀怨似胡笳”以声传情,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情感基调,次句“愁绝江南万里家”直接点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后两句“未嫌双橹妨欹枕,自是孤舟易断魂”则通过对比和强调,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漂泊江南之时,当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政权初建,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陈与义作为一位文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饱尝艰辛,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笛声和孤舟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愁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