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别严士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笙歌凄咽离亭晚,回首高城半掩门。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或791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为其郡望,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全唐诗》存其诗五卷。
译文
在傍晚时分,离亭中响起了凄凉的笙歌,声音低沉而哀伤,回望那座高大的城池,城门已经半掩,春风中,我倚靠在船舷上,与你告别于阖闾城,此时的水乡,春寒料峭,天气阴晴不定,细雨绵绵,打湿了衣裳却难以察觉;闲花飘落,落地无声,夕阳西下,江面上只留下你孤帆的影子;湖南的草木已经翠绿,却寄托了我对你万里的深情。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凄凉场景,笙歌凄咽,表达了离别的哀伤;离亭晚,暗示了分别的时间是在傍晚;回首高城半掩门,则通过回望城门半掩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留恋。
赏析
这两句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离亭、笙歌、高城等景物,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哀伤、不舍和留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笙歌的凄咽,不仅是对离别的哀悼,也是对未来的忧虑;离亭的晚景,则暗示了分别的无奈和不舍;而回首高城半掩门,则通过回望城门半掩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送别友人严士元时所作,当时,刘长卿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境地,而友人的离去更是加重了他的孤独和哀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和留恋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离别时的普遍情感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