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得钱犹可致,高人折简孰能呼?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另句附加(注: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题目所需关键词,故在此情境下附加说明)

美酒得钱犹可致,高人折简孰能呼?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或“贾浪仙”,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其诗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风格清奇僻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原诗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译文(非原诗内容,仅为解释关键词):

美酒虽然需要花钱才能买到,但终究还是可以得到的;像高人那样的贤士,即便是写了书信(折简,古代书信的一种形式),又有谁能轻易请得动呢?

释义

原诗释义:诗人通过询问童子,得知隐者不在,只知其在山中,但具体位置因云雾遮挡而不得知,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文化的追求。

附加句释义:强调了世俗之物(如美酒)虽可得,但高洁之士(高人)却难以用世俗的方式(如金钱、权势)来招揽或接近。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通过对话的形式,诗人巧妙地传达了隐者行踪不定的神秘感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附加的“美酒得钱犹可致,高人折简孰能呼?”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世俗与超脱之间的鲜明对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贾岛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因此他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隐逸文化的热爱和对高洁人格的向往,附加的“美酒得钱犹可致,高人折简孰能呼?”一句,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高洁之士的敬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