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此慵疏者,逢君何所言。
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
(注:“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白居易的某一完整诗篇,而是根据白居易诗歌风格和题材进行的一种创意性组合与构想,以展现乡村夜晚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假想的“村夜”诗中。)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整首诗译文,包含假想的两句)
霜白的草地在夜色中显得更加苍茫,虫鸣声切切不断,村南村北的路上行人稀少,我独自走到门前眺望田野,只见明亮的月光下,荞麦花如同白雪一般,我倚靠在柴门外,迎着晚风聆听秋蝉的鸣叫,渡口处夕阳余晖未尽,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像我这样懒散疏放的人,遇到你又该说些什么呢?只见灯火通明的市集楼上,可知酒价低廉,人们在村路上欢歌笑语,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夜晚的宁静景象和丰收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两句,通过灯火明亮的市集和村路上人们的欢声笑语,展现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富足。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刻画,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氛围,特别是“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两句,不仅展现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幸福和满足,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基于假想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隐居乡村期间,他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田园风情的诗歌,在诗中,他通过描绘乡村夜晚的宁静景象和农民的丰收喜悦,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唐代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