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夕死固当勉,幼学壮行嗟已迟。全诗是什么?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劝学诗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朝闻夕死固当勉,幼学壮行嗟已迟。

白首功名空自许,黄金台畔有谁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早晨听闻真理,即便晚上死去也值得努力追求;年少时不努力学习,到了壮年再行动只能叹息已经太迟,到了老年,空自许下建立功名的愿望,又有谁知道在黄金台畔(比喻求取功名之地)我曾有过怎样的努力呢?

释义

“朝闻夕死固当勉”表达了作者对真理追求的迫切与坚定,认为即使生命短暂,也要不遗余力地去追求真理。“幼学壮行嗟已迟”则是对自己年轻时未能充分努力学习的惋惜,以及对后来者的警示,强调学习要趁早,不可拖延。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对学习的深刻反思与自我鞭策,首句以“朝闻夕死”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即使生命短暂,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无限的知识与真理,次句则是对自己过去未能珍惜学习时光的懊悔,以及对后来者的劝诫,强调了学习要趁早的重要性,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晚年未能实现功名的遗憾,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治腐败,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上书言事均未被采纳,晚年更是壮志难酬,空怀报国之心,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陆游对自己学习经历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后人的期望,通过这首诗,陆游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对学习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