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茗碗兵休戒老兵,客来剥啄急须应(注:此句为根据题目要求虚构添加,原诗中并无此句,但为解析方便,将其融入情境)
作者及朝代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年,在普州司仓参军任上,与韩愈相识,并得到韩愈的赏识与推荐,韩愈还赠诗给贾岛,称他“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其五律铸字炼句,刻意求工,思深旨远,在晚唐独树一帜。
作者简介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赢得了“苦吟诗人”的称号,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着力表现内心的凄苦与寂寞,语言质朴,意境幽深,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地敲门,走过桥去那边红树绿叶正浓,把移开的石块放回原处,拨开了云根,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虚构添加句)
在兵休之时,我以茗碗为伴,告诫自己不忘老兵本色,客人来访时,门外剥啄声响起,我急忙前去应答。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周围环境,表现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虚构添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或兵休之时,仍能保持淡泊之心,不忘旧友,热情待客的生活态度。
赏析
原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以僧人的敲门声为引子,将静谧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栖息的鸟儿、荒芜的园子等意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虚构添加句则通过“茗碗兵休戒老兵”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淡泊,而“客来剥啄急须应”则体现了诗人的热情与好客。
创作背景
贾岛创作这首诗的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唐代,由于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隐居山林,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贾岛也不例外,他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虚构添加句中的“茗碗兵休戒老兵”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战乱与动荡,但诗人仍能保持一颗淡泊之心,不忘旧友,热情待客,这更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