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郊居
唐·韦应物
郊居不与人间事,惟有耕桑得细论。
溪水碧于前渡日,桃花红似去年春。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虽然“郊居不与人间事,惟有耕桑得细论”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如上,为更全面地解析,故提供全诗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居住在郊野,远离尘世的纷扰,只有耕种和养蚕的事情可以细细谈论,溪水碧绿胜过前日渡江之时,桃花红艳犹如去年春天一般,闲静的柴门面对着蜿蜒的山路,茂密的柳树环绕着读书的堂屋,每当阳光斜照,树荫清幽地映在地上,清亮的光辉洒满了衣裳。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隐居郊外的宁静生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赏析
“郊居不与人间事,惟有耕桑得细论”是全诗的精华所在,直接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专注于田园生活的志向,后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郊外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日常生活,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清新的氛围,诗人以溪水、桃花、闲门、深柳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多次遭贬谪,在仕途失意后,他逐渐转向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郊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追求自然、崇尚隐逸的文学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