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漫道卧罴吞貉子,安能淅米向矛头?”,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梁园吟》,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梁园吟》
唐·李白
我浮黄河去京邑,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目,风鸿雁度陇愁颜。
大梁白云起,飒沓如流烟。
生涯将欲老,时往岁来迁。
一登灞陵岸,回望帝城天。
东风吹落日,落日茂陵山。
汉家天子今何在?荒冢榛芜没秋草。
灞陵夜猎随鹰去,日暮归来醉马上。
微霜初下沦河浦,惊风振叶落梧桐。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情多忽愁语,泪下沾衣裳。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寂寂向晚静,无人独上西楼月。
梁王台畔东流水,千古无情日夜东。
昔人豪贵今何处?空馀灞陵与茂陵。
漫道卧罴吞貉子,安能淅米向矛头?
莫随征客向天涯,且对樽前惜聚首。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风格豪放飘逸,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
译文
(仅针对关键词所在两句进行翻译)
别说那卧着的熊罴会吞掉貉子,又怎能安心地在矛头前淘米做饭呢?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卧罴吞貉子比喻强暴者欺凌弱小,而“安能淅米向矛头”则表达了诗人不愿在危险和动荡的环境中苟且偷生的决心。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反问,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不满,诗人通过卧罴吞貉子的形象,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暴力,而“安能淅米向矛头”则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暴力的拒绝,这种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梁园吟》是李白在游历梁园(今河南商丘市东)时所作,梁园曾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规模宏大,景色秀丽,是当时的文人雅士聚会之地,当李白来到梁园时,这里已经荒废不堪,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梁园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梁园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也通过“漫道卧罴吞貉子,安能淅米向矛头?”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暴力的拒绝。
《梁园吟》是李白的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强烈个人情感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