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耋光阴岂自期,即今堪喜亦堪悲。出自哪首诗?

梦梦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大耋光阴岂自期,即今堪喜亦堪悲。

须鬓暗生知不换,心肠欲断是相思。

百年心事归平淡,一夕风霜变鬓丝。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年岁已高,这悠长的光阴哪里是当初所能预料的?如今的我,既有喜悦也有悲伤,胡须和鬓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生出,知道这是无法再变回年轻的了;心中充满了相思之苦,几乎要断绝心肠,一生的心事最终归于平淡,一夜之间风霜就让鬓发变白,闲坐在小窗前读着《周易》,不知不觉春天已经过去多久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首句“大耋光阴岂自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惊讶;次句“即今堪喜亦堪悲”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现状的满足,也有对过去的怀念和悲伤,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平淡生活的接受。

赏析

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诗人也通过“闲坐小窗读周易”这一细节,展现了自己在平淡生活中的闲适和超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闲居时所作,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晚年时他选择退隐山林,过上了闲适的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平淡生活的接受,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珍视,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