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高人忘宠辱,始知吾辈可怜伤。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心事闲难得,一日风光醉几回。

细看高人忘宠辱,始知吾辈可怜伤。

闲居日久心如水,不觉人间岁月长。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门前巷陌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故人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一生中难得有闲暇的时光来品味心事,在这美好的风光中,我沉醉了几回,仔细观察那些高人雅士,他们已经忘却了宠辱得失,这时我才明白,我们这些普通人真是可悲可叹,闲居的日子久了,心境变得像水一样平静,竟然感觉不到人间的岁月在悄然流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颔联写诗人难得有闲暇时光来品味心事,沉醉于风光之中,颈联通过对比高人的超脱与“吾辈”的可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宠辱得失的深刻反思,尾联则写闲居日久,心境如水,岁月无痕,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细看高人忘宠辱”一句,是诗人的自我反省和觉悟,他意识到那些高人雅士之所以能够超脱世俗,正是因为他们忘却了宠辱得失,而“吾辈”之所以可怜,正是因为无法做到这一点,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鲜明和深刻,诗中的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闲居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最终选择闲居洛阳,过上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宠辱得失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闲居生活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超脱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