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垂虹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家住东吴近石湖,石湖生处梦为鱼。
行尽四方心未快,不如一棹醉吴松。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姜夔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他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调高旷,笔调空灵,有超脱尘俗之趣,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姜夔的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译文
我家居住在东吴靠近石湖的地方,梦中常化为游鱼在石湖中游弋,走遍了四方但心情依然不畅快,不如归舟返回,醉卧在吴淞江畔。
释义
这组诗的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游历四方后内心仍未得到满足的感慨,诗人以“家住东吴近石湖”开篇,直接点明自己的家乡位置,接着用“梦为鱼”的奇幻想象,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向往,后两句“行尽四方心未快,不如一棹醉吴松”则表达了诗人游历四方后的心境,虽然见识了广阔的世界,但内心并未得到真正的满足,反而更加怀念家乡的宁静与美好,因此决定归隐家乡,醉卧在吴淞江畔,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游历四方后的内心感悟,诗人通过“梦为鱼”的奇幻想象,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游历四方后心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创作背景
姜夔一生未仕,转徙江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四方后,回到家乡附近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游历四方后心境的反思,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俗生活的追求,在南宋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姜夔的这种追求和向往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