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山近水两相依,上穿苍烟立高树。
下踏白石窥游鱼,林间鸟语声声趣。
(注:“上穿苍烟立高树,下踏白石窥游鱼”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牧已知的完整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虚构了这首《山行》及以下解析,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故以此背景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尤擅七言绝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文学创作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同时也不乏对道家、佛家思想的吸收与融合,其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译文
远山与近水相互依偎,景色宜人,我穿过袅袅升起的苍烟,站在高大的树木之下,脚下踏着洁白的石头,低头便能窥见水中游弋的鱼儿,林间传来阵阵鸟鸣,充满了生机与乐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的自然美景,通过“上穿苍烟立高树”与“下踏白石窥游鱼”两句,生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林画卷,首句“远山近水两相依”奠定了全诗宁静和谐的基调,随后“上穿苍烟立高树”一句,通过“苍烟”与“高树”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而“下踏白石窥游鱼”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关注,使得整首诗既有宏大的山水情怀,又不失细腻的生活情趣。“林间鸟语声声趣”一句,以鸟鸣作为背景音,为全诗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杜牧真的创作了这样一首诗,那么它很可能是在他游历山水、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中所写,唐代文人普遍崇尚自然,喜欢通过游历山水来抒发情感、寻找灵感,杜牧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许多诗作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独自漫步于山林之间,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