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东溪
唐·杜牧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翁来客不须归,树底鸣鸠唤雨儿。
涉溪来过东溪老,断枝槁叶纷如扫。
荒径草庵人迹稀,前山日暮鸟飞回。
作者及朝代
杜牧,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擅长咏史怀古,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作者简介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父亲杜从郁也曾任官,杜牧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早年曾游历四方,增长见识,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但晚唐时期政治腐败,他的抱负难以施展,杜牧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不仅在诗歌上有很高的成就,在散文、赋等方面也有佳作。
译文
走到东溪边观赏溪水时,我坐在孤屿上迟迟不愿开船离去,村里的老翁来了客人就不急着回家,树下的斑鸠在鸣叫,仿佛在呼唤着雨天的到来,我涉过溪水来拜访东溪边的老翁,只见断枝枯叶纷纷扬扬如同被扫落一般,荒凉的小径旁是简陋的草庵,人迹罕至,前山的日暮时分,鸟儿纷纷飞回巢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牧在东溪边观赏溪水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涉溪来过东溪老,断枝槁叶纷如扫”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涉溪拜访老翁的情景,以及周围环境的萧瑟与荒凉。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东溪边的宁静美景和淳朴的乡村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淡泊的氛围,诗中“涉溪来过东溪老”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老翁的尊敬和拜访的诚意,也暗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断枝槁叶纷如扫”一句,则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萧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现实感到失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远离尘嚣的乡村生活,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淳朴的乡村生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这首诗也展现了杜牧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文学功底。